Day of AIDay of AI

当麦肯锡预测 2030 年 50% 的工作将被 AI 重塑时,“AI 素养” 已从可选技能变为 K-12 教育的刚需。而由麻省理工大学(MIT)RAISE 团队推出的Day of AI计划,正以免费开源的姿态,为全球青少年铺就通往 AI 时代的桥梁。截至 2025 年,这个覆盖 110 多个国家、吸引 50 万名学生参与的教育项目,不仅打破了教育资源壁垒,更重新定义了青少年 AI 教育的核心标准。本文结合官方资料与实践案例,全面拆解其课程特色、使用方法与教育价值。

一、Day of AI 是什么?MIT 的 AI 教育普惠实践

Day of AI 并非单一课程,而是 MIT 媒体实验室联合苏世民计算机学院等机构打造的K-12 AI 素养教育生态,其核心使命源于 RAISE 项目的全称 ——“负责任的社会赋权与人工智能教育”(Responsible AI for Social Empowerment and Education)。不同于商业机构的技能培训,它更聚焦三个核心目标:
  • 素养启蒙:让 8-18 岁青少年理解 AI 的基本原理与社会影响,而非单纯教授工具使用;
  • 责任培养:通过伦理课程引导学生 “负责任地设计与使用 AI”,规避技术滥用风险;
  • 教育公平:所有课程、工具完全免费开源,无论地域、经济条件均可平等获取。
2023 年的独立评估显示,参与项目的师生不仅 AI 知识显著提升,对技术社会价值的乐观度也大幅增强,印证了其 “以教育赋能下一代” 的实践成效。

二、核心课程体系:从基础原理到跨界实践的三阶路径

Day of AI 以 “体验式学习” 为核心,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课程框架,内容深度甚至与 MIT 本科 AI 专业部分模块重合,却通过生活化案例降低了学习门槛。

1. 第一阶段:AI 基础认知(8 岁 + 适用)

聚焦 “AI 是什么” 的核心问题,用游戏化方式拆解抽象概念:
  • 算法启蒙:通过 “做蛋糕”“洗手步骤” 等生活场景,解释算法的 “输入 – 处理 – 输出” 三要素;
  • 数据思维:借助 Google“Quick, Draw!” 涂鸦游戏,让孩子直观理解 “机器通过数据集学习” 的原理;
  • 伦理入门:讨论 “AI 如何判断对错”,引入数据偏见、隐私保护等基础伦理问题。
此阶段课程单节仅 15-20 分钟,配套 PPT 与教学指南可直接下载,家长无需专业背景即可辅助指导。

2. 第二阶段:真实世界应用(12 岁 + 适用)

将 AI 与社会议题结合,培养跨学科思考能力:
  • 场景化案例:分析 ChatGPT 在学习中的合理使用、AI 如何监测森林砍伐、模拟气候变化等实用场景;
  • 公民意识:探讨 AI 对选举公平、社交媒体监管、金融决策的影响,强化数字公民责任;
  • 工具实操:引入 MIT 开发的 Picaboo 工具,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训练自己的图像分类模型。
有学生利用此阶段知识,设计出追踪马萨诸塞州森林砍伐趋势的 APP,展现了课程的实践价值。

3. 第三阶段:AI 创作与编程(15 岁 + 适用)

衔接编程技能,实现从 “使用者” 到 “创造者” 的跨越:
  • 可视化编程:通过 Scratch 语言参与 “Dancing with AI” 项目,训练 AI 机器人完成指定动作;
  • APP 开发:借助 MIT App Inventor 工具,将 AI 功能融入自主设计的手机应用;
  • 高级实践:在 RAISE Playground 交互式平台上,尝试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调试与优化。
所有课程均提供完整代码模板与操作视频,学生可独立完成项目实践。

三、特色资源与工具:不止于课程的教育生态

Day of AI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 “课程 + 工具 + 支持体系” 的完整生态,尤其为教育者提供了全方位支撑:

1. 免费开源工具集

  • RAISE Playground:零代码交互式平台,可体验 AI 模型、机器人编程等项目;
  • App Inventor:可视化开发工具,无需专业编程基础即可制作 AI 应用;
  • 教学资源包:包含课程大纲、评估量表、课堂活动方案,教师可直接融入日常教学。

2.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

针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专项培训,内容包括:
  • AI 教学方法论:如何将 AI 概念融入数学、历史等传统学科;
  • 安全政策制定:协助学校定制 AI 使用规范,保障学生数据安全与公平使用;
  • 社群交流:全球 educators 可分享教学案例,获取 MIT 团队的专业反馈。

3. 家庭与社区延伸

官网支持多语言翻译(含中文),家长可通过 “家庭指南” 引导孩子学习;社区可组织 AI 工作坊,利用开源资源开展普惠教育。

四、使用指南:从注册到实践的四步上手攻略

Day of AI 的使用门槛极低,学校、教师、家庭均可快速启动:

1. 注册与访问

  • 个人用户:用邮箱注册即可登录,无需密码,支持中文界面切换;
  • 学校 / 机构:通过官网申请合作,可获取定制化课程方案与技术支持。

2. 资源获取

  • 课程材料:在 “Curriculum” 板块按年龄筛选课程,PDF 教案、PPT、视频可直接下载;
  • 工具准备:部分实践需关联 Google 账号(用于访问文档资源),国内用户可借助合规工具操作;
  • 中文适配:国内机构已推出翻译优化版课程,可通过 “脑洞大开 AI 实验室” 等平台获取本土化内容。

3. 学习路径建议

  • 低龄儿童(8-10 岁):家长陪同完成第一阶段,每周 1-2 节,侧重游戏化体验;
  • 初中生(11-14 岁):自主推进前两阶段,参与 “AI + 学科” 实践项目,如用 AI 分析历史数据;
  • 高中生(15 岁 +):完成全阶段课程,利用工具开发原创项目,可作为升学作品集素材。

4. 注意事项

  • 资源版权:课程免费供非商业使用,禁止机构下载后转为付费课程牟利;
  • 隐私保护:学生数据仅用于学习评估,平台严格遵循儿童隐私保护规范;
  • 更新动态:关注官网 “Evaluation Reports” 板块,获取最新课程升级与实践案例。

五、为什么选择 Day of AI?三大核心优势解析

    1. 权威背书:MIT 科学家直接参与课程设计,内容同步前沿 AI 教育理念,避免非专业内容误导;
    2. 零成本入门:从课程到工具完全免费,打破 “优质 AI 教育需高额付费” 的壁垒;
  1. 长远价值:培养的 “伦理意识 + 实践能力 + 跨学科思维”,是 AI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,而非短期技能。

结语: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 AI 未来的构建

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Day of AI 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通过普惠教育,让全球青少年都能以 “创造者” 而非 “旁观者” 的身份参与技术变革。正如 MIT 所强调的:“人工智能的未来,应由懂得其原理与责任的一代人塑造。”
无论是学校引入课程体系、教师丰富教学素材,还是家长引导孩子启蒙学习,这个免费开源的教育项目都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对于 2025 年的学习者而言,与其在碎片化信息中摸索,不如直接借力 MIT 的官方资源 —— 毕竟,最好的 AI 教育,从来都关乎思维的启蒙而非工具的堆砌。

相关导航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